拓展阵地,文明实践小场所发挥大作用;志愿服务,爱心小举动汇聚大文明;文明实践,小活动引发大反响;打造品牌,培育项目小举措得到大成效......近年来,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硕果累累。
邹城市在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锚定拓阵地、建队伍、办活动、育项目“四步走”工作思路,聚力文明实践“五有”、志愿服务“五为”、资源力量“五聚”,奋力谱写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篇章。
拓宽阵地建设 延伸为民服务触角
“星期天去俺们村文明实践站听听党的政策宣讲,平日没事儿的时候就去老徐的家庭站学学剪纸,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想象得都要好。”家住邹城市郭里镇镇头村的王传秀高兴地说。
为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邹城市不断拓宽阵地建设,建立并完善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架构;整合市老年大学、户外者劳动驿站等现有的群众活动场所,拓展1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连续3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创建活动,共创建文明实践示范站150个;在村居延伸打造2704个文明实践家庭站,推动文明实践进家入户。
组建专项队伍 下沉志愿服务资源
“服务高效!贴心!暖心!”千泉街道丁先生在邹城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上留下评价。原来是他提出的帮助独自在家的老父亲进行养老资格认证的诉求不到半小时就得到了解决,而接到丁先生需求“订单”的是千泉街道“健康同行”志愿服务队队员朱玉成,这已经是他这个月接到的第四个“订单”了。“参加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累计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奖品,让志愿服务化无形为有形。你看,完成这个订单我就能换一桶油了。”朱玉成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文明积分卡”。
近年来,邹城市以“儒润邹城365”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广泛吸纳基层党员、“五老”人员、新乡贤、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群体,组建成立了1支市志愿服务总队、17支由市直部门牵头的志愿服务支队和760余支镇志愿服务分队,形成“1+17+N”志愿服务体系,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9.29万人。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群体,广泛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搭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建立24小时线上对接“点单”、线下服务“接单”服务网络。今年以来,云平台累计录入活动4818次,开展点单派单1556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实现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咱们村本月的文明实践活动已经贴在实践站公告栏上了,微信群里也发了,参加活动的找我报名。”每月1号上午10:00,北宿镇东故下村的大喇叭里准时播报着当月文明实践活动提示。“我报名7号的全民阅读活动!”“我想参加15号的趣味运动会!”“点亮绿色生活,亲子种植活动,我喜欢这个!”村民们按照自身需求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每次开办雏鹰课堂时,我都会给家里的俩娃报名参加,在那里既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还能交到朋友。”村民李召荣说。
邹城市将每月5日、15日、25日设立为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建立市镇村三级联通的文明实践微信工作群。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突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和实践引领,每月下发工作提醒,形成月初有提醒、月中有督导、月末有通报的工作机制。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每月也都制定活动计划,并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参与。今年以来,全市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900余场次,开通志愿服务云宣讲320场次,发动志愿者3万余人次。
培育志愿服务项目 激活社会爱心力量
在邹城市钢山街道红星社区,有这样一群“名人”,他们统一穿着红马甲,头发微微斑白却又身体矫健,每天坚持进行消防和治安巡查,见到垃圾就捡起来,发现不文明行为就及时劝说制止,遇到邻里纠纷就进行调解,他们就是“管得宽”志愿服务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了,但我们也要发挥余热,为群众和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72岁的“管得宽”志愿服务队队员孔大爷说。
“管得宽”志愿服务项目是邹城市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邹城市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交流活动,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儒润邹城·益路同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颁奖暨品牌项目展示活动等,按照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类别设计推出“邹鲁新声”“泉小哥”“周末爱敲门”“乡村童伴365”等一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向深向实。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在邹城已深入人心,随处可见“红马甲”活跃的身影,他们有的行走在大街小巷劝导文明,有的穿梭于社区楼栋打扫卫生,有的奉献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个个“红马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邹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珊珊 孔千辞)